其他
这四种人与道最有缘分,其中有你吗?
♬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灵达朗读音频
每月农历初一、十五上表祈福活动通知2022年朝真拜斗好日子:日斗、月斗尽吉祥!资深道长的元辰宫调理改运,为什么要解冤还债补财库?
道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,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;它认为人通过修行可以得道成仙。
同时「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」是道教的基本教义,济世度人也是每一位修道者的责任和修行的方向。
正所谓:甘露不润无根之草,大道不渡无缘之人。
道教认为这四种人与道最有缘分,其中有你吗?
心怀慈悲之人
信奉道教的人,见面问候语一般都会说慈悲「慈」就是慈善,以此来劝人向善;而「悲」则是怜悯,告诫众人要有同情心。因此,心怀慈悲之人也就是行善积德和富有同情心的人。
道教劝善书《太上感应篇》告诉人们:欲求天仙者,当立一千三百善;欲求地仙者,当立三百善。
修行者做了一定数量的善事便可以得道成仙,道教以此来表达,慈悲之心是修道的根基,而行善的目的,在于对弱小羣体的怜悯,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。
《老子想尔注》有云:道设生以赏善,设死以威恶。行善,道随之;行恶,害随之也。吉凶祸福和生死都是随人所行善恶之由来报应的。
如果心怀慈悲,积德行善,那便是与道有缘,大道也会跟随着你;反之,心怀恶念,作恶多端,便是与道无缘,灾祸也会找上门的?
清静无为之人
道教典籍《清静经》有云: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。澄其心,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。
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,会被名利、功名等各种各样欲望所牵绊,从而不能静下心来。
生活中的妄心、贪求、烦恼等等,使得身心疲惫,一直沉浸在其中,与道无缘,对于修行人来说,心中有一道无形的门(戒)立在那里,门外是充满诱惑的红尘,门内是清静无为的玄门;只有迈入这道门,远离红尘,保持清静无为之心,才能证道成真。
人只有「无为」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;只有「清静」才能把事情做得深远。
《重阳立教十五论》有云:「凡人修道先须依此一十二个字:断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;世俗的七情六欲是修行路上的障碍,只有除掉它们,保持「清静无为之心」才能「证道成真」。
善待父母之人
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得道成仙,而道教的高道却在告诉我们:「欲学仙道之长生,必先修人道之孝行;人道未了,仙道难全。」即便是「修道成仙」,也要把人间的孝道放在第一位。
百善孝为先,父母的恩情比山重,比海深,世上没有不孝顺父母的道人,天上没有不敬老爱老的神仙。
不孝莫入道,无情莫修法。不善待自己的父母,何谈去善待传道受业的师父? 何谈去善待芸芸众生?
心存敬畏之人
一个人如果对生命、对自然万物、对一切没有了敬畏之心,那么将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。孔圣人曾说道:「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」,常怀敬畏之心,才能成为一位品行高尚的君子,敬畏天命,便是有了人生的规划和行事准则;白龙王工作室,一道无形的门。
对于道教来说,人不但是对天地要有的敬畏,同时也是对自己行为「善恶承负」的敬畏。
正所谓:「万事劝人休瞒昧,举头三尺有神明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昧着良心;做人要心存敬畏,对天地有敬畏,对生命有敬畏,对世间万物皆有敬畏。
《西升经》写道:我命在我,不属天地。我不视不听不知,神不出身,与道同久,这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生命的敬畏。
《道教义枢》有云:一切含识乃至畜生、果木石者,皆有道性也。
道教认为,世间万物都是道;即使是弱小的草木也是道。
因此,我们也要对万物都有敬畏之心。
人道能尽,天道随之;能尽天道,真道见之。
今日视频分享
对于传统文化白龙王许老师希望大家遵循“信而不迷”的原则,感谢古人智慧带给我们的指点,同时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判断。
【免责声明:本文相关文字、图片是对本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,仅供参考;文中部分图文材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】